璧山区已于2023年成立社会工作部,承担了非公党建、志愿者服务管理、信访等工作,其工作职能呈多元化,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目前我区社会工作者主要是通过公开招录、兑现一次性资助奖励和每月职业津贴政策等方式,积极补充和吸纳社会工作者力量。
璧山区社会工作部自成立以来,虽然有部分从事基层工作的村社区干部取得了社工资质,但力量依然较为薄弱,与国家要求的社工专业化服务还有一定差距。且经走访调查了解到,我区目前的社会化社工机构由于经费等原因运行较为困难,社工人才也存在因薪酬较低而流失的情况。
多招聘有热情、有能力并且取得社工资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加强对取得社工资格的社工师专业培训,建立健全社工师的职业发展体系,提高他们在群众工作、组织动员、依法办事等方面的能力,让他们有明确的晋升通道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民营社会工作机构运行经费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还是依赖政府购买服务支撑,要加大对社会工作的资金保障力度,提高公众对社工力量的认知认可度,拓展吸纳企业或个人助力社工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
当前儿童面临着心理上的压力增大、身体活动不足、家庭与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通过开展家长教育宣传活动等,向家长普及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知识,提升家长意识;线上线下齐宣传,鼓励家长积极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建立和谐家庭环境;加强学校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定期开展心理测评和咨询服务;保证充足的体育课时间,设计多样化体育课程,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文旅部门要加强对儿童文化产品的审查,加大对公共游乐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优化儿童成长环境;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参与儿童关爱活动,为特殊儿童群体提供针对性的身心发展支持服务。
从我区“创新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工作以来,城镇供水与农村饮水从源头、建设、到生产、维护实现了同网化、专业化、标准化管理。2020年,璧山区开展“党建引领,水价治理”,目前已基本形成“同网同价同质同服务”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水价治理成效显著。根据《重庆市村镇供水条例》规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村镇供水有关工作,农村人饮运行管理各村社是责任主体。
在执行这些制度后,全区农村供水管网管护水准不断提高,漏损率大幅度下降。治理后,我区供水管理体制机制理顺,运行管护水平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普遍提高,农村供水管网漏损率由以前的最高70%、平均35%,到2024年前三季度农村供水管网漏损率平均值已降为14.77%。农村用水价格从平均4.5元/立方降到3.22元/立方,在体制机制一片良好的格局下,农村饮水管理仍然存在因管网管护不到位造成漏损较大经济受损的薄弱环节,一旦出现问题或波动就会导致治理成果倒退,群众利益受损。
对辖区内老旧管网、易爆管网等进行全面摸排,安排专项资金分区域、阶段性实施老旧管网改造,逐步升级供水管网体系;加强定期巡检和及时维护,根据管网分布区域、重要程度、易爆管区域、季节天气变化等情况进行划分,确定不同区域的巡查频次,发现问题及时抢修;提高齐建共管的责任意识、保护意识,各村社建立奖励机制,对于发现举报跑冒滴漏现象的群众进行适当奖励,调动广大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勤交流、强培训,提升水管员管理水平,对全区约150个村社水管员分片区,从抄表计量、安装维修、服务提升等方面组织开展培训;绘制供水管网图,图中准确标注水表、阀门位置、管径大小、管道走向等基础信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内容纳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国多地正紧密布局争抢发展先机,打造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之城,发展低空经济势在必行,且大有可为。
在执行这些制度后,全区农村供水管网管护水平逐步的提升,漏损率大幅度下降。治理后,我区供水管理体制机制理顺,运行管护水平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普遍提高,农村供水管网漏损率由以前的最高70%、平均35%,到2024年前三季度农村供水管网漏损率平均值已降为14.77%。农村用水价格从平均4.5元/立方降到3.22元/立方,在体制机制一片良好的格局下,农村饮水管理任旧存在因管网管护不到位造成漏损较大经济受损的薄弱环节,如果出现问题或波动就会导致治理成果倒退,群众利益受损。
科学编制符合区情的低空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配套政策;加快推进璧山机场建设,合理地布局通航机场、市内起降场所,与区域综合交通规划相衔接;厘清我区基础潜力、利好方向,发展低空特色产业;加强低空经济产业紧缺人才招引力度,充分的发挥“双元制”职业教育优势,加强由高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低空经济人才培训、培育工作。